294 休息 (第2/2页)
笔记本没落在戚雪柳手里,而是漂浮在半空中。
意念操控的状态下,笔记本悬空,她试图用意念打开粘连的笔记。
但意识的触角刚一接触就感到一股寒意,戚雪柳神经敏感,那股冷意好像要把整个神经网络都给冻住了,长出细细密密的冰渣。
她差点一个哆嗦拿不稳笔记本。
戚雪柳脸色惨白,“我看完了。”
祝宁问:“怎么样?
J戚雪柳:“冷,很冷。”
这算是个什么回答?说了跟没说一样,裴书:“我看看。”
裴书研究了一会儿没看出所以然来,同样感觉到冷,他是火系,很快就驱散了冷意。
但无法驱散的是那种恶意,阴森森的,透过防护服和皮肉,要往你毛孔里渗。
裴书分享自己的看法:“是很冷,有股恶意。”
戚雪柳表示认同,裴书继续:“如果从第六感的角度来看,陈启航的笔记本像是个诅咒道具。”
裴书把笔记本还给祝宁,普通人拿不住这个笔记本,也就祝宁长时间带在身上但不受影响。
祝宁用布条一点点裹住封面,好像给人绑绷带。
裴书:“你先休息,我们轮流站岗。”
祝宁没有丝毫推脱,她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休息,倒头就睡。
她这一觉睡了很久,一夜无梦,祝宁一睁眼的时候看见戚雪柳的脸,让她想起徐萌,但戚雪柳只是看她一眼,没上来搭话。
祝宁余光看到裴书和林晓风还在休息,应该是轮到戚雪柳站岗。
祝宁醒来的时候正是晚上,从晚上睡到晚上,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祝宁活动了下脚趾,轻声说:“接下来我站岗吧,你去休息。”
祝宁说完才意识到,她能活动脚趾了?长完了?
裹尸袋的下半截裹住下肢,像个木乃伊一样活动不便,祝宁被腰斩的,腰部一下全是新皮肤,有点色差,看上去像是拼接起来的人。
戚雪柳:“我给你找件裤子。”
祝宁不能下半辈子住在裹尸袋里,四处蹦哒着走吧?
祝宁:“那你小心。”
戚雪柳走了之后,祝宁替代她站岗,她出去时间太久,祝宁都怀疑她遇害了。
过了一个小时,戚雪柳提着两桶汽油和一个塑料袋进来,放在祝宁脚边,“老板,你的衣服。”
祝宁尝试着站起来,好像刚生出来两条腿,第一次学走路,她适应了一会儿,扶着墙挪了两步,在戚雪柳的帮助下拎着塑料袋去沿街店铺换,那是一家小吃店,祝宁找了个厕所隔间。
估计幸存的衣服不太好找,这几件衣服还是全新的没拆封,但也散发着一股霉味儿。
这时候没时间挑挑拣拣的,她套上了一件毛衣,下面穿着条运动裤,戚雪柳不知道祝宁尺码,那双鞋还有点大。
祝宁换完衣服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愣了下,她现在真像在自己记忆里的世界啊,没穿防护服,而是穿着普通的服装,走在没那么有科技感的旧世界。
好像一夜醒来,世界末日了就剩下她一个。
但很明显这里不是旧世界,因为祝宁脖子上的污染孢子在发光。
她看了会儿镜子,把吊坠放回衣服里,还轻轻拍了拍坠子,好像在安抚一只猫。
祝宁出来的时候裴书和林晓风也醒了,祝宁的装扮跟其他三人显得格格不入。
裴书:“像原住民。”
墙外有些人形污染物就长祝宁这样。
祝宁活动着自己的新腿,挺有力量,她蹦蹦哒哒的好像在做热身运动,问:“你们怎么不睡觉?
JJ裴书:“说会儿话有助于保持精神。”
俗称保持一些人味儿,戚雪柳也这么想的,孤独的站岗会让人精神受创。
祝宁跟他们坐在火堆边,树枝燃烧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火星子向上漂浮,看上去挺美的,几个人都被莫名吸引,静静欣赏。
四人除了林晓风和祝宁,其他都不算太熟悉,但这时候都在体验短暂的平和,在墙外,这种时候很奢侈。
祝宁突然眼睛一眯,透过火星子看到了一颗红色的点,血红色的污染孢子正在漂浮。
那玩意儿看上去如此无害,混杂在火星中甚至显得更美了,此时却像是一锅粥里的老鼠屎。
不光祝宁看到了,其他人也看到,平静的气氛很快就被打破。
裴书:“过段时间污染可能会再次蔓延过来。”
看风向应该只是路过他们上空,霉菌之城暂时安全,但过不了多久一定沦陷。
裴书曾经以为祝宁的净化是一劳永逸的,但她净化过的地方如果没有建立高墙,会再次被其他污染物占领。
如果整个世界真的存在一个核心污染源,不除掉的话,永远都是在做无用功。
祝宁:“墙外的污染孢子怎么产生的?
J裴书:“两种情况,要么是墙外调查队有人净化,我们刚好在附近碰见了,要么是污染物在繁衍期。”
第一种可能性不太大,没那么巧,经常你以为附近有调查队,赶过去发现是污染物在繁衍,繁衍期就像是柳絮季,到处漂浮。
所以人类才必须要大规模建立高墙,不然最后的幸存基地都守不住。联邦以前试过墙外收容,但成本过高,那样不划算,不如自己“养殖”。
气氛这么一搅和,平静算是彻底没了,几人都忧心忡忡。
祝宁赶他们去睡觉,“赶紧休息,明天出发。”
远在十公里外的沼泽田。
联邦墙外调查队渡鸦队刚执行完任务,污染孢子四溢,他们没带清理者出来,收容污染孢子不在他们的职责范围内。
沼泽田凶险,他们刚折损了十六个调查员,伤情还没计算出来。
但他们的调查成果一无所获,这才是士气低迷的原因,调查员原地休息。
“山猫,你看什么呢?”一人拍了下山猫的右肩,“过来帮忙,大兴吐了。”
山猫正看着星空,不知道想什么,此时低头说:“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