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废州设府 (第1/2页)
结束在徐州的视察后,罗志学的御用专列继续往北前进,离开江北并进入到山东兖州府辖区。歂
大楚帝国时期的兖州府,和明王朝时期的兖州府有比较大的区别。
明王朝时期的兖州府很大的,辖有济宁、东平、曹、沂四州二十三县,大楚帝国先是延续了明旧制,但是后来大楚帝国对府隶州进行改革,把各地的府隶州陆续升级为省隶州,并调整州府之间的辖区。
后来,其中一些面积较大,或者是人口众多,经济总量比较大的省隶州,又有一部分被升格为府。
如王图任职的河源地区,就历尽了这个过程,最开始延续明制辖有一州十县,后来连平州和龙村县合并为府隶州河源州,后来河源州改为省隶州,脱离惠州府所属。
再到后来,河源州升为河源府,在这个过程里,王图也是搭乘了顺风车,从一个正五品的府隶州知州,迅速升为从四品省隶州知州,再迅速升为正四品的知府。
兖州府内也经历过类似的辖区调整,下属四州被陆续升为省隶州,只剩下了十个县。
紧接着四个省隶州陆续又和其他州府下属的县进行合并,最终升格为府。歂
同时期里,山东的其他五府机构也进行过一番调账,经过一番调整后,山东也从之前的六府扩充到了大小十二个府。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省份,并不是个例。
尽管方式可能不太一样,但是目的却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把一个省所辖的府,从以往的个位数扩充到十多个府不等。
并取消不上不下的府隶州、省隶州。
因为根据吏务部方面的多年的研究表明,府一级的区域太大的话,知府难以有效管辖所有区域,容易出现顾头不顾尾的情况,导致地方发展严重的不均衡。
比如说很多知府为了发展地方获得政绩,往往会倾向于在自己辖区内更加容易发展经济的区域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发展,但是在其他地方,尤其是比较偏僻一些的山区地方就会进行忽视。
同时也认为一个省巡抚衙门,只是管理个位数府的话,显得有余力而多余……歂
因此经过吏务部方面的多年研究后,在承顺十五年前后就推动了府隶州改为省隶州的行政改革计划,承顺二十年开始则是陆续把省隶州和各府再进行调整,最终建立更多的府级行政机构,并在这个过程里全面裁撤省隶州和府隶州。
这一整个过程,也被称之为‘废州设府’,前后延续了十多年最终才完成。
如今也就导致了目前大楚帝国下属各省的行政格局,和明王朝时期有极大的不同,基本上每个省都会辖有十多个府,面积大,人口多的省份就府多一些,地方小,人口少的省,其府数量就少一些。
由此,大楚帝国的地方行政结构,就从以往的省-府/省隶州-县/府隶州(府隶州下属还有若干县)-镇-村这种比较复杂的地方行政机构。
变成了省-府-县-镇-村,一共有五级行政机构,一级扣一级,简单明了。
不像是以前那样,说个知州的话,你都不知道人家是从四品省隶州的知州,还是正五品的府隶州的知州。
同时为了解决地方上正五品官员因为府隶州、省隶州大量消失而出现的升迁渠道被打断的问题,同时也因为大楚帝国的地方机构其事务对比前朝要更多,更详细,大楚帝国还在府一级衙门里增设若干名正五品推官呢。歂
至于省隶州的从四品知州,这个品级同时也是各府同知的品级,还是省巡抚衙门各厅副厅长的品级,所以倒不会有晋升渠道被打断的问题。
到了现在,大楚帝国在地上的官员,覆盖了从二品以下所有品级,从上到下,有从二品巡抚、正三品布政使、按察使、从三品参政。
正四品各厅厅长、府知府。
从四品的各厅副厅长、各府同知、通判
正五品有省厅下属各处处长、各府推官。
从五品有各处副处长,各府处长,各县知县。
没错,如今在大楚帝国里,知县的品级乃是从五品,比开国时期的正六品进一步提升。歂
大楚帝国一向来都非常注重基层官员的权威,开国之处就把知县的品级定位正六品,比传统的正七品直接提高了两级。
而在后续的持续的改革中,大楚帝国吏务部方面认为,对于大部分县而已,正六品的知县,其品级还是低了,因为这个品级比各府各处的从五品处长品级还要低……这显然是不妥当的。
】
为此在承顺十几年的时候,就陆续给部分大县,上等县的知县提升品级,后来范围扩大到中等县,再到下等县。
承顺二十八年,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各地知县品级的全面调整,如今大楚帝国里的所有的知县,除了少数加衔各府推官,挂职正五品外,其他的知县均为从五品。
从五品之下是正六品,这个品级是府各处副处长,各县县丞、主簿的品级。
从六品,则是各县多名典吏的品级。
正七品,乃是各镇知镇的品级,各县各处处长的品级。歂
从七品,县各处副处长,协镇,会镇的品级。
再往下,那就是正八品这种属于最基层的级别了,县处下属各科科长们,镇各科科长们就是这个级别
从八品,这是县各科副科长,镇各科副科长的品级。
再往下的正九品和从九品,不设领导职务,都是属于普通科员们的品级。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普通科员们,不管是基层还是京畿,都会出现高品级的科员,通常来说,非主官职务的科员品级,最高可以达到正四品。
这种高级别科员,一般出现在高品级主管官员们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了,所以退居二线,这种人是非常特殊的,属于光拿工资不干事的群体……人家就是来养老的,等退休年纪一到就致仕的。
还有一些在高品级的官员不愿意在地方任职,走了门路关系非要在省城或京城里任职,或者是犯下错误或其他什么愿意被摘掉了官帽子,但是也没到被直接免职的程度,对于这些人,往往是保留品级,然后贬为普通科员。歂
有些人受不了会直接辞官回家,但是有些脸皮厚的,或者是奢望着重新起复的一部分人,就会以高品级的身份当一个小科员,这种人很特殊,总体来说数量很少,不算主流。
主流还是那些熬资历慢慢把品级升上来的。
因为按照大楚帝国的官员相关条例,普通科员无功无过的情况下,也能十年一升,假设一个年轻士子在二十岁的时候入仕为从九品,往后一辈子里不立功也不犯错,也没人赏识爬不上去。
哪怕他会走上一条绝大部分官员的道路,老老实实熬到三十岁的时候升正九品,四十岁升从八品,五十岁升正八品,等到六十岁的时候就能从七品的品级致仕,并享受从七品的退休待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