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节 悲壮的冲锋 (第1/2页)
车阵,顾名思义,就是以战车为遮挡,然后排兵布阵,这种战法攻守兼备,在华夏的历史上曾被无数名将所用,尤其是在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战场上,车阵的威力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最早有明确史料记载的便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代名将卫青,在具有汉匈大决战‘性’质的漠北之战中,卫青正是凭借武刚车组成的车阵围困并最终歼灭伊稚斜单于的主力,为汉匈长达数十年的战争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点,从此漠南无王庭。
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华夏和罗马的情形很类似,同样是定居农耕式的文明,都面临着游牧蛮族的‘骚’扰,在抵御外敌的最初阶段都没有充分意识到骑兵的重要‘性’,只能是被动防守和应战。然而在这种情形之下,华夏先祖的军事智慧却是明显高出罗马一筹,所谓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既然单靠人力无法阻挡骑兵的冲锋,那么为什么不适用器具呢?
于是,华夏先烈们很快就想出了一套非常系统的车阵战法,利用战车来防御箭矢、阻滞骑兵的冲锋,在保护自己、稳定军心的前提下再寻求杀敌制胜。在没有足以与敌人正面相抗衡力量之前,这种理念无疑是最适用、也是最聪明的构想。
可惜,在罗马,除了一些用兵不拘一格的优秀将领,在偶然的情形下使用过类似的战法,车阵的概念甚至没有被明确提出,更遑论是推广开来,成为步兵抵御骑兵最为扬长避短的战术。
因而,在将征伐匈奴正式提上帝国的战略议程后,奥卡立刻向军队方面下达了指示,并且在给安奎拉的战略计划书中再次强调了训练步兵车阵作战的重要意义,帝国虽然已经组建了骑兵军团,但几十万国防军仍是以步兵为主,如果不能找到一种能够让步兵在与匈奴人的战争更好发挥战斗力的策略,那么,击败匈奴在很长时间内恐怕都只能是停留在纸面上的一个对罗马国民的空头支票。
常言道英雄所见略同,从计划书中,智略不凡的安奎拉一眼就看出了车阵战法的价值,立刻抓紧时间,开始亲自督促边境军团进行针对‘性’训练,并且为了加强实战能力,安奎拉还将训练过的军队分批轮换派出执行保护商队的任务,名义上是防备马贼‘乱’兵,实际上却是想要通过实战使麾下军队对车阵战法真正融会贯通。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时间下来,安奎拉已经将麾下的军团全部**完毕,不过究竟是否可堪大任,还是要拿事实说话,因而此次在以乌拉部为‘诱’饵的计划中,安奎拉特意让马格斯带了两千熟谙车阵战法的‘精’锐,并对其寄予厚望,因为在接应的大军赶到之前,他们将独自面对前来追袭的大股匈奴骑兵。
也许换了一个人在这,此时此刻,看着几百米外数千扎吉部骑兵往来驰骋掀起的滚滚灰尘,心底说不定还真会有些犯怵,兵力上处于劣势不说,还是步兵打骑兵,再环顾四周,看看那些乌拉部族民脸上瑟瑟发抖的表情,显而易见都是对眼前的战斗没抱多大希望,然而站在这里的是马格斯,他对挡住扎吉人的进攻有着十足的信心!
因为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车阵的威力,这几年里,往来边境无数次他曾亲眼见到过士兵们利用车阵防守反击,轻而易举地击溃数量远远多过自己的草原马贼和盗匪。
而眼前的扎吉人,至多不过是比马贼强上一星半点的匈奴部落骑兵罢了,和休屠亲自率领的王部‘精’锐根本不能相提并论,面对这些轻骑的进攻,马格斯不仅没有丝毫忧虑,反而有些兴奋,这也是为什么他甚至亲自披甲持剑,和士兵们并肩站在一起的原因,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迫不及待的当然不止是马格斯,巴鲁思同样急不可耐了,他跨坐在马背上,不停地观望着车阵内的动静,可惜乌拉人丝毫没有出来一战的迹象,这让他有些焦躁犹豫。
巴鲁思对车阵一无所知,但这并不影响他细细打量了车阵之后的感受,从那伫立如坚墙、朝外的正面‘插’满了狰狞的长矛,内部人影绰绰却偏偏没有任何声音发出的车阵上,他感觉到一丝心悸,那是狼在遇到危险时才会有的直觉,巴鲁思不是傻子,他很清楚,这看上去十分诡异的阵型绝不可能是乌拉人能想出来的,那么就只能是随行的罗马人,而对于罗马人的狡诈和强悍,巴鲁思深为忌惮。
然而,巴鲁思没有草率地做出决定,但不代表其他人也和他一样谨慎,比如他的儿子呼鞮,等了半天也没等到进攻的命令,立刻就忍不住策马来到父亲身边请战。
“父亲,您还在犹豫什么,乌拉部的叛徒就在面前,这些胆小如鼠的懦夫甚至不敢和我们战斗,就像是一群愚蠢的兔子躲在‘洞’里等着我们去抓,为什么我们还不动手?!”呼鞮一脸急冲冲之‘色’地问道。
巴鲁思为儿子的勇气感到骄傲,不过他还是觉得贸然进攻有些不妥于是解释道:“我儿,你看到那环绕一圈的木车了吗?那就像是一堵坚固的城墙挡在我们面前,那是罗马人才会使用的东西,也许里面设下了陷阱,还是再耐心等等看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