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潼关之战 九 (第2/2页)
鞠义苦涩的笑了笑,道:“难怪他轻易就能放弃虎牢关,不惜让我们进入河南,原来他早有如此之预备,不过只是拖延决战的时间而已,让他的筹备更加充足,如今有如此雄关坐镇,他兵精粮足,我们想要攻陷下去,恐怕难也!”
“陛下就在关内!”
曹操感觉这气氛有些不对,他低喝一声,冷冷的说道起来了:“即使难,难道我们就不战了吗,我们乃是勤王之师,不能除国贼,护天子,何为勤王,此战某以命为势,不破关城不收兵!”
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曹操必须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态度。
也告诉他们,这一座关城没有打破之前,谁也不要想离开了。
孙坚和鞠义对视了一眼,倒是没有显得无奈和意外,这一仗打到了这个份上,天子都没有见到,不能无功而返,即使是鞠义,他代表的是的袁绍,也必须要的亲见了天子,这一战才有意义。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性。
那就是的董卓抱着天子一起死。
这也是他们的期待。
天子若死,这一战他们也不枉了。
倒是曹操。
说他忠肝义胆也好,说他还有奢望也好,或许说他不甘心也罢,他是最希望天子能顺顺当当的活着的,天子不死,汉室或许还有希望。
即使到了这一步,曹操已经是一方雄主,执掌三州之地,手握雄兵,可他还是没有改朝换代的决心。
不是因为他悠游寡断。
这一个历史上被形容为千古枭雄的人,从来就是一个杀伐果断的,可每一个人都有心里面的一丁点坚持,他曹操也有,他只要按照自己心中坚持的去做。
什么手段不重要。
甚至天子都不重要。
他要什么他很清楚,他不是王莽,自然也不会当霍光,他是曹操,大汉曹征西。
“明日继续强攻!”
曹操指着前方,道:“明日开始,江东军负责左翼,冀州军负责右翼,正面强攻,我军将会化为若敢队伍,在左右山川之间寻找破绽,看能不能破城而入!”
“为公平起见,一日一换兵!”
“今日一方主攻,明日另外一方,我们都是为了大汉,为了陛下,浴血奋战,奋不顾身的人,但是要公平,谁也别拿谁当傻子!”
曹操很坦然的说道。
“善!”
孙坚点点头。
江东军北上,打到了这个地步,自然不会的说翘着手,看别人打,只要不是不公平待遇,江东军也是可以奋不顾身的。
“可!”
鞠义没有什么说话力,这时候也只能应对,而且这样对他来说,还算是公平的,最少曹操没有直接拿益州军去当先锋敢死队,消耗他的兵力。
据他所指,曹操和他的主公袁绍,并不是很对付,传言当年他们是好友,可在雒阳逃命的时候闹翻了,现在流传的版本很多,两人也不曾说过这方面的事情,可两人不和,倒是很肯定的事情。
一直以来鞠义都怕曹操会公报私仇。
现在看来,情况好一点。
曹操不管是忌惮联军的军心受到影响也好,还是当真的人品高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并没有刻意的去消耗他麾下的兵马。
……………………
黄河北岸。
一支精锐骑兵,悄无声息靠近河岸,在滚滚河水之上,勒马止步,眺望远方。
“主公,你是什么时候感觉他们是引我们离开,而且陛下还在潼关里面?”
赵云手握马缰站在马背上,有些不解的看着旁边一个小兵装扮的人。
他麾下精锐,乃是白马义从。
是幽州最精锐的骑兵。
来去如风,从河东下来,仅仅用了一日半的时间,所以应该还没有人发现,他们已经南下了。
“一开始!”
刘备淡淡的说道。
“主公,那为什么你还让我们一直追到河东去?”赵云不解:“而且你还把二将军的主力留在北面,以掩盖行踪,这不等于是的浪费吗!”
“有人想要我们上当,我们就上当一次,也无妨!”
刘备笑了笑,平静的说道:“如果我们不上当,现在在河岸对面,打的血流成河的,就是我们了,有时候被欺骗,并非一件坏事!”
“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驻扎在的河东,待大局已定,我们再南下!”赵云又问。
“不放心!”
刘备道:“总感觉有些心突突的,这一战,看似胜券在握,可我始终不安,或许……”
“或许什么?”
赵云问。
“我们会吃败仗!”刘备叹了一口气:“总要亲自看看,才能放心的!”
“不会吧!”
赵云眯眼:“联军如此强大,怎么会败!”
“很多事情,只有想不到,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刘备摇摇头:“当年诸侯讨伐牧贼,何等声势,可最后还不是败的一塌糊涂吗?”
“可牧元中不是死了吗?”
“牧元中战死,不代表战场上的输赢,那一战,我们输了,输的很惨烈,还是输给了一个少年!”
“明侯牧景!”
“日后若是遇上此獠,能杀则杀,绝不给他喘息的机会!”刘备道:“此獠之可怕,尚在董贼之上!”
“末将领命!”
赵云拱手,他面无表情,但是心中却有一股的杀意在氤氲。
并非针对牧景。
而是那个人。
南阳刀王,黄忠,那个让他师尊,一代枪神,败与夕阳亭上的人。
他知道自己武艺尚未大成。
师尊吩咐过,若是武艺未能大成,万万不能与黄忠对垒,但是他忍不住,如若当真在战场上遇上了,他想要一战。
“找个地方,驻扎下来,日日排斥过河,打听情况!”
刘备吩咐说道。
“是!”
赵云领命。
刘备明明知道那只是一个诱引而已,还举兵追击,一来是不想把兵力消耗在强攻关隘之上,二来也有意想要跳出战局之外。
他总感觉有些不对劲的。
这一次他有率骑兵独自返回,更是为了能让自己更看清楚一些战场。
此战成败,关乎天下。
谁也逃不掉。
即使是返回幽州,也不可能逃掉这一战的影响。
说句不好听了,如若董卓真的一战而胜,大获全胜,那天下诸侯,皆退避三舍,哪怕是他远在幽州,也要小心朝廷的诏令了。
他不想董卓胜。
但是他也不想把自己的兵力耗在这里,毕竟他南下的兵马并不多。
这很矛盾。
所以才有了他这个鬼鬼祟祟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