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应对之策 (第2/2页)
———————————————————————。
延川县衙,在刘宣进入延川县之后,早已经成了中军节堂,现在整个中军节堂之内,尽管众将校已经全部到齐,但是却非常肃静,即便一根细针落到地上,也能清晰的听到声音。
刘宣见众将都不说话,于是率先打破了沉默说道:“刚才马武兄弟的探报大家都看过了,从探报上来看,所谓的九边精锐榆林官军也不过如此。马武兄弟不是打了胜仗吗!大家也不要过分害怕担忧。”
“旭升,依你看来,这仗该怎么打?”
李旭升张了张嘴,见刘宣的双眼中充满了鼓励,于是壮了壮胆子,将心中的想法直言道来:“刘将军,现在官军占据优势,如果死打硬拼,我们也未必能打败官军。”
“在我看来,不如将老弱留在延川县城,留下一部分精兵择一大将坚守,然后尽遣主力,流动作战,跳到官军后方去四面开花,到时候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走。在我想来,官军后方混乱,四面受敌,肯定不能长时间围攻延川县城,等过一段时间,到时候定会退去。”
刘宣欣慰的点了点头,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磨练,最有天赋的李旭升终于有了一丝大将风采,李旭升这个策略,与后来红朝毛太祖守卫井冈山几乎如出一辙,也算是比较可行的一个好办法。
但是刘宣熟知后世的历史,毛太祖率领主力离开井冈山,尽管开创出一大片天地,但是却再也没有回到故地。而留守的彭大将军,所部也损失惨重,不得不率军突围,没能保住这个最早的根据地。
况且刘宣的麾下,纪律性远不如后世那支令人敬仰的铁军,如果抛弃他们的妻儿老小,哪怕刘宣再有威望,也根本不可能弹压得住。
这一个因素不仅刘宣预料得到,就连张虎成也熟记于心,他眉头一皱说道:“小李营官之策虽然不错,奈何军中的将校的妻子家人都在延川县城。让他们将家小丢在延川县,这是大违军心的举动,如果强硬行事,只怕马上就会引发士兵的鼓噪反弹。”
“恰逢官军进剿,如果士卒到时候军心浮动,万一发生了投敌、兵变、营啸等恶事,那该如何是好?”
张虎成喝了一大口茶水,润了润干哑的喉咙,接着说道:“依末将看来,一动不如一静,我们攻破延川县后,马上加固了城防,不仅在城外修筑了营寨,与城墙成掎角之势,而且有五千大军守城,粮饷不缺、又有别的义军策应,如果决心坚守,张应昌也拿我们没什么办法。”
“况且我在榆林镇为官之时,对张应昌也有所耳闻,此人虽然骁勇,但却是一个有勇无谋之辈,并不是很难对付。尽管官军兵甲犀利,占据上风,但是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坚守半年时间应该是毫无问题的。”
见麾下最重要两员将校都已经发言,其中李旭升激进,张虎成稳重,这二人的话已经代表大多数将校的意见。
刘宣见张应金欲言又止,开玩笑的说道:“混天王与张应昌都是延安卫老乡,看名字还以为是同胞的兄弟,混天王是本地的英雄豪杰,不知道有什么好的计策。”
混天王张应金与延绥副总兵张应昌尽管名字相似,但是却没有一丝一毫关系,现在正是官军大军压境的紧张时刻,张应金也以为刘宣对他有所怀疑,故意用言语试探。
对于这种常见的误会,张应金马上出面澄清道:“回禀刘将军,末将与张应昌毫无瓜葛,还请将军明察。”
刘宣摆手笑道:“混天王与在下接触时间较短,还不了解在下的为人。刚才只是开一个玩笑罢了,无伤大雅,混天王也不要介怀。如果刚才有所误会得罪,在下就算是为混天王赔礼了。”
刘宣话一说完,严肃的站起身来,对着混天王张应金躬身施礼,正襟危坐的说道:“我刚才见混天王欲言又止,不知有何良策,但请直言相告。”
张应金见刘宣如此礼贤下士,也不敢接受刘宣的大礼,他侧身让开了位置,凝重的说道:“小人是本地人士,对于附近的道路非常熟悉,张应昌兵进延川县,必定会在四十里之外的文安驿扎营。”
“小人恰好知道一条密道,正是位于文安驿附近的乡绅孙应龙家中,孙家老小也早已经被在下斩尽杀绝,这条密道应该还没有暴露,只要我们利用密道突入,夜袭张应昌大营,定能威震张应昌,解延川县之围。”
今天上网,发现明末之鱼龙变已经太监。起点所有的历史新书,这是作者唯一收藏的一本。
作为一个看书十多年的老白,现在几乎长时间书荒,大部分时间都无书可看,如今又养死了一本。只能希望随风大神马上开新书,毕竟起点几百历史文写手中,只有随风大神的书还能看看,这也是一个合理党书友的无奈。